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孙士生,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 和 陕西省百人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
聚糖是由多种单糖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复杂结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生命信息,被称为继核酸和蛋白质之后的"第三条生命链"(详见美国国家科学院报告《转化糖科学:未来的风向标》解读)。聚糖与核酸、蛋白质、脂类一样,是四大生命物质之一,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的表面(详见英文教科书)。随着人类基因组和蛋白质组计划的完成,糖组和糖蛋白质组研究成为了全面系统了解生命的关键一环(详见本人文章)。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启动糖科学研究计划,其中包括日本于2023年投入321亿日元启动的人类糖组计划(详见新闻报道)。我国的糖科学研究计划“破译生命的糖质密码”经过充分论证,也已正式启动。但由于聚糖结构的复杂多样性和蛋白糖基化的微不均一性,且糖链合成不受DNA的直接控制,糖基化分析依然存在分析难、预测难和功能验证难等技术难题。
针对糖基化分析方面的技术难题,本实验室主要聚焦糖蛋白质组学方法学、肿瘤标记物发现和疾病致病机理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恶性肿瘤和衰老)。主要研究成果包括:① 建立了更加全面系统分析N-糖蛋白质组的NGAG方法及其他分析方法。② 开发了可实现位点特异性糖链精细结构解析的新方法和新软件-StrucGP,实现了糖蛋白质组的精细化、高通量和自动化解析; ③ 将糖蛋白质组学方法应用于各种疾病研究,从蛋白糖基化层面推动疾病检测、致病机理和分子分型等方面的研究。发表SCI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Methods, Nature Communications, Theranostics, Analytical Chemistry 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 余篇; 申请并获批中美专利 9 项。
招纳贤才:欢迎具有生命、计算机、医学、分析等相关学科背景的青年学者、博士后、博/硕士研究生加入我们。 鉴于组学软件系统开发和大数据模型已成为我们实验室的独特研究方向之一,因此特别期待具有 计算机、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 等科研技能的优秀青年加入。可以申请“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或者依托本实验室申请我校师资博士后或年轻教师岗位,一起挑战世界难题,共同开展糖蛋白质组学软件系统开发、生命组学大数据挖掘、以及基于组学技术的胚胎发育、疾病病理、肿瘤发生发展、免疫调节、脑科学、衰老、生物进化等应用研究。
科研条件:实验室科研仪器近千万元,包括全套蛋白质组和糖蛋白质组学分析平台:OrbitrapFusion Lumos三合一 质谱仪,HPLC 1260 (Agilent)及多种蛋白质组和糖蛋白质组学分析软件。具备分子生物学实验平台,并与西安多家医院 和 计算机科研团队 建立了稳定合作。
科研项目:自2017年回国以来,获批并主持 6 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 x2 、青年项目;以及 4 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特别支持 x1、重点 x2、面上 x1)。指导团队青年教师和博士后申请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陕西省面上和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 9 项。
社会兼职: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糖复合物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担任Nature Biotechnology, Cell Research, Nature Communications, Nucleic acid research, Theranostics, TRAC analytical Chemistry, Analytical Chemistry, Genomics Proteomics and Bioinformatics 等 40 多本杂志的专业审稿人。
科研获奖:科研成果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2023年度特等奖 (第一完成人),陕西省第十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2022年度,唯一通讯作者) 。指导博士后和研究生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惠永正糖科学奖优秀学业奖 (2人次)、第三届全国糖复合物优秀论文奖一等奖、首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 、国际Glyco26青年学者会议旅行奖、全国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 (2人次)、陕西省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陕西省优秀毕业生 (2人次)、陕西省第六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奖一等奖,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优秀毕业生 (3人次)、吴庆云奖学金 (3人次)、十佳研究生 (2人次)、学术活动月优秀海报奖一等奖 (3 人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6 人次)、西北大学一等奖学金 (21 人次) 等科研奖励。
代表性文章:
1. Jiechen Shen#, Li Jia#, Liuyi Dang#, Yuanjie Su#, Jie Zhang, Yintai Xu, Bojing Zhu, Zexuan Chen, Jingyu Wu, Rongxia Lan, Zhifang Hao, Chen Ma, Ting Zhao, Ni Gao, Jieyun Bai, Yuan Zhi, Jun Li, Junying Zhang, Shisheng Sun*. StrucGP: de novo structural sequencing of site-specific N-glycan on glycoproteins using a modularization strategy. Nature Methods. 2021, 18: 921-929. (通讯作者, IF = 47.99) 自主开发的StrucGP软件,是目前唯一 一种不依赖糖链数据库从头解析每个糖基化位点上N-糖链精细结构的糖蛋白质组学分析软件。该方法同年获 Nat Methods 特邀访谈 (Marx V. Nat. Methods, 2021) 和 专文点评 (Khoo KH. Nat Methhods, 2021)。
2. Li Jia, Jun Li, Pengfei Li, Didi Liu, Jing Li, Jiechen Shen, Bojing Zhu, Chen Ma, Ting Zhao, Rongxia Lan, Liuyi Dang, Wang Li, Shisheng Sun*. Site-specific glycoproteomic analysis revealing increased core-fucosylation on FOLR1 enhances folate uptake capacity of HCC cells to promote EMT. Theranostics. 2021, 11 (14): 6905-6921. (通讯作者, IF = 11.6) 借助StrucGP糖肽分析软件,揭示了叶酸受体FOLR1上的核心岩藻糖增加可以增强其摄取叶酸的能力,从而促进肝细胞癌的上皮-间质转化进程的新机制。
3. Jianbo Pan#, Yingwei Hu#, Shisheng Sun#, Lijun Chen, Michael Schnaubelt, David Clark, Minghui Ao, Zhen Zhang, Daniel Chan, Jiang Qian, Hui Zhang*. Glycoproteomics-based signatures for tumor subtyping and clinical outcome prediction of 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11 (1): 6139. (共同第一作者, IF = 14.9)
4. Shisheng Sun, Punit Shah, Shadi Toghi Eshghi, Weiming Yang, Namita Trikannad, Shuang Yang, Lijun Chen, Paul Aiyetan, Naseruddin Höti, Zhen Zhang, Daniel W. Chan, Hui Zhang*.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rotein glycosylation by solid-phase extraction of N-linked glycans and glycosite-containing peptides.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6, 34: 84-88. (第一作者, IF = 41.667)
5. Hui Zhang#, Tao Liu#, Zhen Zhang#, Samuel H Payne#, Bai Zhang, Jason E McDermott, Jian-Ying Zhou, Vladislav A Petyuk, Li Chen, Debjit Ray, Shisheng Sun, Feng Yang, Lijun Chen, Jing Wang, Punit Shah, Seong Won Cha, Paul Aiyetan, Sunghee Woo, Yuan Tian, Marina A Gritsenko, Therese R Clauss, Caitlin Choi, Matthew E Monroe, Stefani Thomas, Song Nie, Chaochao Wu, Ronald J Moore, ,Kun-Hsing Yu, David L Tabb, David Fenyö, Vineet Bafna, Yue Wang, Henry Rodriguez, Emily S Boja, Tara Hiltke, Robert C Rivers, Lori Sokoll, Heng Zhu, Ie-Ming Shih, Akhilesh Pandey, Bing Zhang, Michael P Snyder, Douglas A Levine, Richard D Smith, Daniel W Chan*, Karin D Rodland*, and the CPTAC investigators. Integrated 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high 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 Cell. 2016, 166 (3): 755-765.